烏頭提取物,制草烏提取物 20:1 30:1
烏頭(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.)為毛茛科植物,母根叫烏頭,為鎮(zhèn)痙劑,冶風庳,風濕神經(jīng)痛。有回陽、逐冷、祛風濕的作用。治大汗亡陽、四肢厥逆、霍亂轉(zhuǎn)筋、陽衰弱的腰膝冷痛、形寒愛冷、精神不振以及風寒濕痛、腳氣等癥。
分布范圍:
在中國分布于云南東部、四川、湖北、貴州、湖南、廣西北部、廣東北部、江西、浙江、江蘇、安徽、陜西南部、河南南部、山東東部、遼寧南部。在四川西部、陜西南部及湖北西部一帶分布于海拔850~2150米,在湖南及江西分布于700~900米間,在沿海諸省分布于100 ~500米間;生山地草坡或灌叢中。
藥用價值:
烏頭為散寒止痛要藥,既可祛經(jīng)絡之寒,又可散臟腑之寒。然其有大毒,用之宜慎。
適應癥:烏頭能散經(jīng)絡之寒而止痛,適用于風濕、類風濕性關(guān)節(jié)炎等,如烏頭湯治歷節(jié)病,散臟腑之寒而止痛,適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,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,赤丸治腹?jié)M痛,大烏頭煎、烏頭桂枝湯治寒疝腹痛。烏頭除單獨為方外,多與它藥配伍使用。有相輔相成配伍者,如烏頭赤石脂丸,方中大辛大熱之烏頭為主藥,逐寒止痛,與大辛大熱之附子、蜀椒、干姜合用,相輔相成,以加強其溫陽逐寒止痛之力;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,如治寒飲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,烏頭與相反藥半夏同用,相反相成,以增強散寒化飲降逆之功產(chǎn)品名稱,草烏提取物
產(chǎn)品簡介,
【拼音】Cǎo Wū
【英文名】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
【別名】烏頭、五毒根
【來源】本品為毛茛科植物北烏頭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. 的干燥塊根。秋季莖葉枯萎時采挖,除去須根及泥沙,干燥。
【性狀】本品呈不規(guī)則長圓錐形,略彎曲,長2~7cm,直徑0.6~1.8cm。頂端常有殘莖和少數(shù)不定根殘基,有的頂端一側(cè)有一枯萎的芽,一側(cè)有一圓形或扁圓形不定根殘基。表面灰褐色或黑棕褐色,皺縮,有縱皺紋、點狀須根痕和數(shù)個瘤狀側(cè)根。質(zhì)硬,斷面灰白色或暗灰色,有裂隙,形成層環(huán)紋多角形或類圓形,髓部較大或中空。無臭,味辛辣、麻舌。
【鑒別】(1) 本品橫切面:后生皮層為7~8列棕黃色栓化細胞;皮層有石細胞,單個散在或2~5個成群,類長方形、方形或長圓形,胞腔大;內(nèi)皮層明顯。韌皮部寬廣,常有不規(guī)則裂隙,篩管群隨處可見。形成層環(huán)呈不規(guī)則多角形或類圓形。木質(zhì)部導管1~4列或數(shù)個相聚,位于形成層角隅的內(nèi)側(cè),有的內(nèi)含棕黃色物。髓部較大。薄壁細胞充滿淀粉粒。粉末灰棕色。淀粉粒單粒類圓形,直徑2~23μm;復粒由2~16 分粒組成。石細胞無色,與后生皮層連結(jié)的顯棕色,呈類方形、類長方形、類圓形、梭形或長條形,直徑20~133(234)μm ,長至465μm,壁厚薄不一,壁厚者層紋明顯,紋孔細,有的含棕色物。后生皮層細胞棕色,表面觀呈類方形或長多角形,壁不均勻增厚,有的呈瘤狀突入細胞腔。
(2) 取本品粉末0.5g,加10ml與氨試液0.5ml ,振搖10分鐘,濾過,濾液置分液漏斗中,加0.25mol/L 溶液20ml,振搖提取,分取酸液適量,用水稀釋后,照分光光度法(附錄Ⅴ A)測定,在231nm 與275nm 的波長處有吸收。
(3) 取本品粗粉1g,加15ml與氨試液1ml ,浸漬1 小時,時時振搖,濾過,取濾液5ml,蒸干,殘渣加7% 羥胺甲醇溶液5 滴與0.1% 麝香草甲醇溶液1 滴,滴加飽和的甲醇溶液至顯藍色后,再多加2 滴,置60℃水浴上加熱1~2分鐘,用冷水冷卻,滴加稀調(diào)節(jié)pH值至2~3,加三氯化鐵試液和氯仿各1 滴,振搖,下層液顯紫色。
【炮制】制草烏:將原藥材揀凈,放缸內(nèi)或其它容器內(nèi),用涼水浸漂,每日換水2次,漂至口嘗稍有麻辣味時取出;在浸漂過程里如發(fā)現(xiàn)有裂口破爛時可加些白礬;另外用甘草、黑豆煎湯,加入漂過的草烏,煮透,至內(nèi)無白心時取出,去掉藥渣,曬至半干,悶潤后切片、曬干即可(每100斤用甘草5斤、黑豆10斤)。
【性味】辛、苦,熱;有大毒。
【歸經(jīng)】歸心、肝、、脾經(jīng)。
【功能主治】祛風除濕,溫經(jīng)止痛。用于風寒濕痹,關(guān)節(jié)疼痛,心腹冷痛,寒疝作痛,麻醉止痛。
【用法用量】一般炮制后用。
【注意】生品內(nèi)服宜慎。不宜與貝母、半夏、白及、白蘞、天花粉、瓜蔞同用。
【貯藏】置通風干燥處,防蛀
烏頭提取物 包郵現(xiàn)貨 武漢遠成 廠家直銷